无数例证表明,城市承载力绝对不是无解题。
现在的问题是,要说清楚房产增值和收益的确切数字几乎是没有可能的。这又是影响社会中贫富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第二,形成有效的财政监督,以及涉及到国有资产、国有资源转让环节的监督,制止财政收入的滥用和国有资产的流失。吕梁、阳泉两市在未经省政府批准的情况下,从2005年8月到2007年6月,执行临汾市资源整合试点期间采矿权价款标准,吕梁市少收采矿权价款34亿元,阳泉市少收采矿权价款3.18亿元。二是在利用个人收入所得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时,往往使工薪阶层成为主要纳税人,结果不是缩小工薪阶层与富人之间的差距,而是扩大了这种差距。这些年来,面子工程、形象工程,往往都是大手笔投入。在2010年,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,叫做狭小空间中的有限腾挪。
换言之,在城市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当中,实际上隐含着一个财富的再分配过程。如果在这些因素的调整上没有根本性的进展,利益格局失衡的状况难以有大的改观。由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消费金融模式,美国的过渡模式只能是通过增加出口,增加实体产业投资,从而增加就业机会,增加民众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。
此问题处理不好,最终也会演化为社会问题。二是因为中国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,不易为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所操纵,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来胁迫。1985年,美国结束了长达71年的国际净债权国地位,成为国际净债务国,并开启了当代美国独有的经济循环模式:经常账户项下的逆差由资本项下的顺差弥补。这就阻断了国际资本向美国消费者的传递,大幅降低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(消费对美国GDP的贡献在70%以上),进而产生大量失业,实体经济恶性循环。
为何原本是救助危机的手段,竟然成了助长危机的推手?这是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然。客观上说,这一坐享其成的模式是美国人最愿意恢复的,但微观上有两个障碍导致其短时间难遂其愿。
由于本轮美国货币战的目的是建立其过渡模式,并会逐步恢复到旧有模式上去,因此具有鲜明的时效性,以其旧有模式恢复所要求的两个条件来看,时间不会太久。因此,推动他国汇率升值,就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货币战的现实一幕,甚至美国的亲密盟友,欧洲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均未放过,更不用说东南亚、拉美这些原本就虚与委蛇的国家了。三是主动调整国际金融资产结构,减少可预见的损失。进一步推动与东盟国家间的人民币跨境结算,尤其在国家间(而不仅是商业银行间)的购售汇和清算体系建设上加大力度,将人民币购售汇和清算在国家层面制度化、体系化。
事实上,本次对金融危机的救助行为,恰恰在加强下一轮金融危机的势能。因此,在全球国际储备货币中,美元占有65%以上的份额(其GDP只占全球20%左右)。四、中国的应对之策现在美国已经亮出底牌,并开始实施,对中国而言,只有积极应对,别无他法。尤其美国已无需将其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,而只是作为推低利率和汇率的工具,就更难以容忍。
无疑,这一模式具有明显的内在矛盾:一方面,一旦美元失去国际信任,或遇到其他国际货币的挑战,国际资本净流入将会减少,导致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其对超量进口商品的消费。当前运用好拖字诀最为重要。
另一方面可加大对外向型大型企业的注资,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。而美元如果持续贬值,则这一旧有模式将不可持续。
我们要坚决反对美国政府用我们的外汇储备去填补其财政赤字、维持其政府运转,却又通过其政府运转来阻击我人民币的做法。牙买加协议之后,美元是事实上的全球本位币,美国通过其全球最发达的资本(尤其是债券)市场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、健全的金融机构,控制了全球的国际贸易结算、资本融资和交易、外汇交易、衍生产品交易、大宗商品交易,各主权国家在外汇储备中必须保有足够比重的美元,才能高效应对各种经济活动的需求。我国应针对这一焦点问题,向国际社会提出以下倡议。财政政策要继续在带动农村消费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,家电下乡、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保险、廉租房建设等领域应进一步强力推进,缓解农村消费的后顾之忧。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秩序、防范系统性风险,有赖于全球范围内控制货币发行量,而全球货币创造机制的控制,又有赖于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修正,在现有基础上,逐步重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。而他国如要进场干预,却要受到指责和惩罚。
1. 以制度形式确立多元国际储备货币,建立多元本位制。围绕汽车按揭、信用卡、教育贷款、旅游贷款、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、微型企业贷款等领域,持续引导和推动,并为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创造较好的政策和经营环境,势必能将城镇居民的消费潜能有效地释放出来。
其他发展中国家还包括其他重点关注的指标。从1985年至今的25年时间里,尽管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放大,但国际收支逆差却都控制在GDP的1%范围内。
这种资金链条的中断,对美国而言,虽还不至于导致美国模式破产,但意味着美国模式的暂时中断,意味着美国必须或修复旧有模式,或重建新的过渡模式。新的国际货币体系,不仅没有降低美国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,反而合法地使美元摆脱了限制超发的国际义务,并可以利用汇率浮动的机制,限制和干预其他国家的经济、金融甚至政治事务。
(作者:中信银行副行长) 进入专题: 货币战争 。而鉴于美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占比,以及金融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(20%以上),当下一轮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,也注定会对美国经济带来更大、更惨烈的冲击。第一,确立美国的过渡模式。外围货币与核心储备货币之间可自主选择汇率制度,固定或浮动皆可。
同时,要加强城镇消费金融体系的建设。一是调整外汇储备结构。
当前大部分发达国家货币发行的原则是盯住通货膨胀率,以就业率或国际收支状况来修正。第三,汇率战争针对全球。
3. 确立各主权国家共同参照的货币发行原则。而且美国出口结构中多半是工业产成品,除个别高科技产品外,德国、日本对其具有明显的替代性。
这其中对人民币贬值注定会特殊对待。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,货币的相对价格又有太多的人为因素可以主导,尤其对于控制着全球主要金融市场、主要评级机构、主要市场评判机构的美国而言,发动汇率战争不必像战争字面上那么血腥,似乎经济规律和自由交易就可以自然导致美元大幅贬值、他国货币大幅升值。大部分美国民众并不会自愿放弃原有的轻松的消费模式,只是限于外界条件的变化,不得已而过起节俭的、积累了储蓄才能消费的苦日子。因此,一旦美国旧有模式所要求的条件恢复,美元贬值行为将中止。
具体落实到汇率政策上,一是应该坚持我们的主动、渐进、可控的汇改方针。时间上如此巧合,无怪乎引发世人许多遐想。
增加商品出口,减少贸易赤字,进而提高国内就业率,是奥巴马经济政策的核心。本次金融危机,虽未出现上述两种极端情况,但对美国模式产生了阶段性、结构性影响。
然而,货币升值的国家却不能采取任何行动,像巴西这样稍作干预,甚至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日本,仅仅做做干预的姿态,都立即被IMF和所谓国际主流媒体视为干预自由经济和自由市场调节机制。这就是美国所选择的过渡模式。
© 1996 - 2019 以言为讳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烟庄